事情有大有小,或許就因為這個小事就可以看出大節(jié),看出整體,俗話說:“一沙一世界,一佛一如來”,正是這個道理。道教創(chuàng)始人老子在《道德經(jīng)》說治大國如烹小鮮。他以烹小鮮為例,說明治國應(yīng)以清靜的原則,而近代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(shè),可是以小見大,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?!倍寄鼙硎境鲆孕∫姶蟮囊馑?,那么從一個人選擇衣架,又能看出什么呢?
比如一個人買衣架的時候,選擇了便宜質(zhì)量又不怎么樣的衣架,你能從中看出什么?
第一,是這個人家庭條件不好嗎?只能夠買這樣的衣架。
第二,是這個人節(jié)約嗎?想省點錢做其他事情。
第三,這個人不會選擇衣架嗎?對衣架這方面不懂。
第四,這個人的生活態(tài)度就是樸實,覺得沒有必要選擇好的衣架嗎?
第五,還是這個人比較吝嗇,舍不得花錢買好衣架?
第六,是這個人的沒有追求嗎?或者說這個人沒有生活品味嗎?
第七,還是這個人的眼光不夠長遠,覺得好衣架太貴,買便宜的衣架夠用,壞了再去買?
第八,是這個人覺得衣架不用買那么好,根本沒有必要買好衣架,是對衣架不夠重視嗎?
第九,是這個人為自己買的衣架,而不是為別人買的衣架,如果是自己子女的話,或者親人話就該買質(zhì)量好的衣架嗎?
第十,還是這個人覺得衣架都是放家里的,外人根本看不到,無所謂。
第十一,這個人買衣架是準備拿回去做衣架生意嗎?覺得便宜好賣。
第十二,這個人買衣架應(yīng)該不是用來做服裝,內(nèi)衣生意的,如果做之類生意肯定會用好衣架,才能襯托出他的產(chǎn)品有質(zhì)量,有品位。
其實從本質(zhì)來講,任何事物或者人都是追求好的,向往好的,對好東西有天生的喜歡,偏愛,也就是說誰不想買好衣架,質(zhì)量好,衣架高檔,使用也舒服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更是如此。